ESG/CSR

應對森林破壞加劇,22家零售商攜手捐助綠色募金支持SDGs

<<<永續議題的現況與影響;小標題:森林資源急速消失,全球生態面臨>>>
森林資源急速消失,全球生態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。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,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)2020年《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》報告指出,2015至2020年期間年均淨喪失森林面積約420萬公頃,相當於每年減少約0.1%全球森林覆蓋率。森林作為重要的碳匯(carbon sink),能有效緩解氣候變遷(Climate Change)壓力,同時維繫生物多樣性(Biodiversity)與水循環(Water cycle)功能,但連年的砍伐與土地改作導致資源枯竭,並引發土壤侵蝕、洪水及乾旱等衝擊。在日本,農林水產省統計顯示,雖然全國森林覆蓋率高達約67%,但結構老化與過度依賴單一樹種,反而增加病蟲害與火災風險。此外,國際能源總署(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, IEA)報告也警示,森林喪失每年造成約66億公噸二氧化碳(CO2eq)減排潛力流失,相當於2億輛汽車年排放量。這些變化不僅對氣候調節機制造成破壞,也將威脅到地方社區賴以維生的生態系服務(Ecosystem services)。面對如此挑戰,政府、企業與公民社會正加速推動永續採購(Sustainable procurement)、森林管理委員會(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, FSC)認證與再生原料(recycled material)導入等策略,以實質回應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)控管與綠色成長需求。引用來源:FAO《2020全球森林資源評估》、IEA《World Energy Outlook》、日本農林水產省資料。

<<<問題產生的原因與機制;小標題:日常生活消費模式是造成森林破壞>>>
日常生活消費模式是造成森林破壞的關鍵因素之一。現代社會對一次性衛生用品、包裝材料、嬰幼兒與寵物護理用品的需求持續上升,而這些產品常以化學纖維、木漿或棕櫚油等原料生產,間接驅動森林砍伐與棕櫚種植園擴張。以日本家用產品龍頭之一的永豐齊(Unicharm Corporation)為例,其在《環境目標2030》與《Kyo-sei Life Vision 2030》中明確提出氣候變遷(Climate Change)應對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,並要求供應鏈夥伴遵循減碳標準。另一方面,企業與零售通路間往往缺乏透明度,消費者難以釐清商品背後的原料來源及環境成本,這使綠色選擇(Green choices)仍侷限於少數自覺程度高的族群。儘管日本農林水產省及其他政府部門已制定多項管制政策,如《森林法》與《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》,但若未能有效結合民間創新與跨部門協力,仍難達到持續減緩森林退化的效果。此背景下,結合製造商、零售商與環境保護團體的合作模式,顯得格外重要,才能從源頭優化供應鏈機制,並強化消費者教育與參與。引用來源:Unicharm公式網站(2024)、日本農林水產省《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》。

<<<可行的解決策略與未來展望;小標題:企業與消費者攜手共創永續新未來>>>
企業與消費者攜手共創永續新未來,可透過「選擇・使用・循環」的循環經濟(Circular Economy)行動策略落地。以本次永豐齊攜手22家小売業如ウエルシア薬局、ツルハドラッグ、スギ薬局等共同推出「綠の募金」捐助企劃為例,消費者購買指定商品即可將銷售額部分捐贈至「緑の募金」,支持國內外森林保育與社區再造。此種「企業參與+零售落地+公益倡議」模式,不僅提高募款規模,也在消費場景中深化公民對SDGs第12項「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」、第13項「採取氣候行動」及第15項「陸域生態保育」的認知。然而,此策略仍面臨綠色漂綠(Greenwashing)風險,若企業未能提供清晰的捐款流向與成效報告,恐削弱品牌信任。建議推動第三方查證(audit)與定期公開成效指標,以維持透明度與公信力。展望未來,若更多企業能在產品設計(Product Design)、包材創新(Material Innovation)與社區共創(Community engagement)層面協同發力,將為全球森林保育注入新動能。您認為個人日常應如何選擇,才能成為永續行動的一環?(SDGs目標12、13、15)
邀請連結: https://www.sustainableobserver.tw